您的位置: 首页 >文献资料>详细内容

文献资料

人民政协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三):第一部章程...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9-09-26 09:57 浏览次数: 【字体:


风雨七十载,辉煌耀神州。从人民政协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将自己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第一个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第一件代表国家意志和人民心声的提案、第一次召开专题协商会……人民政协心系国家、履职为民。从政协委员第一次视察调研、第一次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到委员履职APP开通开启新时代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新形式,人民政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立言立德。这无数个“第一次”,成为人民政协历史中一个个“高光时刻”,点亮了半个多世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本刊选取部分人民政协历史上的“第一次”,与广大读者共同回顾这些光辉的历史瞬间。


人民政协的第一部章程


人民政协的第一部章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是在1954年12月召开的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在原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的基础上制定的。除总纲外,分3章、25条。当时的背景是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国家宪法已经通过并实施,人民政协的共同纲领也完成了历史任务。但是人民政协作为人民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继续存在。这部章程对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今后任务及基本组织原则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的基本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团结,更广泛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为贯彻宪法的实施,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章程规定人民政协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基础组成,设立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


现行政协章程是1982年12月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并于1994年、2000年、2004年、2018年作过4次修订,成为各级政协设立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一次委员视察

1955年11月,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国营北京第二棉纺织厂

全国政协的委员视察工作是从1955年第二届政协开始的。


1955年11月1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与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8次会议在中南海紫光阁举行联席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传达了国家主席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关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进行视察的提议。毛泽东指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行视察时,政协全国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协委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一同视察,这对行政、立法工作,法院和检察院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好处,对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有好处,对下面干部可以起督促作用。根据这个建议,联席会议通过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1955年秋后视察工作的通知》。


1955年秋后的视察从11月中旬开始,延续到1956年1月10日左右。视察的主要内容,在农村主要是视察农业合作化、粮食的生产消费,以及落后乡的改造、镇压反革命工作等;在城市主要视察工业、商业(包括资本主义工商业)、手工业合作化、街道工作、肃反情况等问题。以后又发出补充通知,视察的重点增加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工作。知识分子问题也是视察的重点之一。视察的地区遍及西藏、青海以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当时全国除台湾省外只有29个省、市、自治区)。


这次视察的特点:一是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一起组团视察;二是组团较为松散,人数有多有少,甚至单独出行;三是视察内容宽泛,除一部分人列有专题,不少团组把一个地方的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知识分子问题等列入视察范围;四是视察时间集中,基本都在规定的一个月时间内进行;五是视察的地点自己挑选,不加限制。



第一次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的记录稿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简称“十六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关系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来的,他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年9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中正式宣布,“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应当遵循的方针。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把1982年1月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融为一体,作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十六字方针”是“八字方针”的丰富和发展,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遵循的方针。



第一次全国“两会”同时召开

出席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列席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59年3月10日,全国政协二届52次常委会议决定,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于1959年4月17日在北京和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同时召开,全体委员列席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从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起,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全体会议每年都同时召开,是每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首倡政协文史资料工作

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在60岁以上政协委员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请老人们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传之后代。图为1963年元旦,周恩来在招待70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民主党派领导人的宴会上致辞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在周恩来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期间倡导并开展起来的。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在招待60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茶话会上指出,戊戌以来是中国社会变更极大的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要从各个方面记载下来。他希望过了60岁的委员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并指示政协全国委员会成立工作组时,其中要有收集历史资料的组。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政协全国委员会于1959年7月20日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年4月改称文史资料委员会)。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协也相继成立了文史资料工作机构。60年来,文史资料工作硕果累累,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近现代史料库,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本文刊登于《中国政协》2019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