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献资料>详细内容

文献资料

人民政协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成立...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9-09-30 09:53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成立

2004年9月25日,全国政协召开庆祝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成立十周年座谈会


1994年7月2日上午,我国各宗教界知名人士和各教信徒近200人,聚集在全国政协礼堂参加“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简称“中宗和”)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章程,推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主席,副主席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丁光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安士伟,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宗怀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旸,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韩文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担任,秘书长为韩文藻(兼)。新成立的“中宗和”成员有各教知名人士共39人。


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是中国宗教界与世界上有关宗教和平组织相联系的组织,旨在加强我国各宗教团体及其信徒维护和参与世界和平事业,发展同世界各宗教和平组织及有关人士的友好往来,共同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它的成立,是我国宗教界的一件大事,充分反映了我国宗教界人士和各教信徒维护和参与和平事业的共同信念。


“中宗和”于1994年加入世界宗教和平会议(“世宗和”),1996年加入亚洲宗教和平会议(“亚宗和”),在上述两组织内是唯一代表中国的国家成员组织。



中国经济社会研究会成立


2001年7月2日,中国经济社会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陈俊生、胡启立、陈锦华出席。陈锦华当选为首届中国经济社会研究会会长。2004年11月19日,研究会更名为“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是全国政协领导下的综合研究经济社会问题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和高端智库,是 “经济社会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正式成员,也是其领导机构管理委员会成员。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每届任期五年。宗旨是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围绕经济社会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积极开展同国外相关机构、智库、民间组织等的交流合作,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中欧圆桌会议”等工作品牌,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办的《中国经济社会论坛》是全国政协唯一的经济社会综合类月刊,为经济社会领域重点、热点问题的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第一期全国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

十届全国政协以来,多次举办全国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每位委员在届内都参加一次集中学习活动。图为2005年8月第一期全国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在北戴河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举办


2005年8月22日至26日,第一期全国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在北戴河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开班。这是全国政协第一次专门为政协委员举办的学习研讨班,来自全国各地的99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其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新增补的委员28名。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研讨怎样全面提高履行政协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此后,委员学习和培训工作形式不断发展和丰富,包括举办委员学习研讨班、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学习、举行专题学习讲座、举办委员学习沙龙、召开理论研讨会等。这些学习活动,对于有效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卓有成效地服务于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10月26日,全国政协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政协委员学习工作的方案》,为今后更好开展委员学习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一个由中共中央发出的

关于政协工作的意见


2006年初,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是建国56年来第一个由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政协工作的意见。在此之前的10多年间,各级政协依据的是1995年中共中央13号通知和中央批转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意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系统总结了50多年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刻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职能、主题、任务和工作原则,科学规范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内容、形式和程序,是指导人民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意见》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大力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指明了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依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提出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


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

2006年12月,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并举行第一次理论研讨会

2006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次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是在全国政协领导下,从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和宣传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规划,确定理论研究方向和课题;组织、推动人民政协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建立和扩大人民政协理论研究队伍;组织会员之间的协作,交流学术思想和理论研究信息,评选优秀研究成果;开展人民政协理论政策的宣传,编辑出版刊物和资料;反映人民政协理论工作者的要求,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接受委托开展咨询和培训工作;开展对外交流和国际学术活动。会议通过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刘延东、罗豪才、陈奎元为研究会名誉会长,选举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为首任会长。


2007年创刊的《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刊》是人民政协历史上第一本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刊物。2008年,《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刊》正式定名为《理论研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题写了刊名。


经过多年发展,理论研究会已成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现有会员单位45个。理事会现有理事216人,常务理事86人。现任会长夏宝龙。


本文刊登于《中国政协》2019年增刊